这部讲述“爱情的不在”的电影,让人心心念念了20年
2020-06-16 10:29 作者:电视猫 来源网址:www.szjqz.net
最初的标题:这部电影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存在了20年,仅仅因为它讲述了“没有爱”的故事
王家卫在2000年制作了《花样年华》,这是一部非常著名的电影。即使你没看过这部电影,你也一定听过电影中的经典台词——“如果还有一张票,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吗?”
《花样年华》受到了许多粉丝的喜爱,自发行以来赢得了许多奖项。2000年,梁朝伟凭借这部电影获得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2001年,这部电影获得了法国电影凯泽最佳外语片奖。2009年,这部电影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为第一部“最佳亚洲电影”。2019年9月,这部电影在《卫报》评选的“21世纪100部最佳电影”中排名第五。这显示了这部电影的声誉和受欢迎程度。
毫无疑问,《花样年华》构成了一种全球流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电影成功地融合了全球的爱和认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即使过了20年,这部电影仍然让观众铭记在心。
“这部电影与其说是关于爱情,不如说是关于爱情的缺失。它没有讲述两个人相遇并一见钟情的故事,也没有讲述两个人逐渐融合的故事,而是展示了一种永久的缺乏、一种永久的犹豫和一种永远无法企及的感觉。”
在《花样年华》中,戴锦华先生有一段精彩的演绎。她从“怀旧”、“对事物的热爱”和“命运”这几个关键点入手,深入分析了这部电影感人的部分。
旧怀
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怀旧”无疑是这部电影的突出特点。
《花样年华》是20世纪60年代在香港构思的。这部电影以字幕“香港1962”开始,接着是“新加坡1963”和“柬埔寨1966”。在20世纪60年代,它成为人们接受、欣赏和解读《花样年华》的关键词。
这是王家卫的清晰理解。在接受《纽约日报》记者采访时,他说:“我不是真的想拍一部关于1962年香港的电影。我更喜欢拍一部关于那个时代记忆的电影。”
《花样年华》应该与本世纪末的全球怀旧潮流相一致,并已成功涌现。与20世纪60年代迷幻的写作风格相反,王家卫描述了一个压抑或自律的60年代故事。
就像电影的历史写作一样,《花样年华》营造的怀旧氛围主要来自它对过去文化形象的成功再现,包括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想说却不愿回避的爱情故事”与其说来自20世纪60年代的现实生活,不如说来自20世纪60年代香港情节剧电影的叙事惯例。
尽管王家卫本人否认这部电影的情节受到60年代香港电影的影响,但他最初想给这部电影取名为“秘密”。然而,他发现这部名为《秘密》的电影充满了细微的差别,所以他选择了摇滚音乐的代表人物布莱恩·费里(Brian Ferry)的主题曲《花样年华》,相应的中文名字是周璇的著名歌曲《花样年华》,这首歌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风靡上海的《金嗓子》。
这部电影浓郁的怀旧气氛来自电影的音乐。这部电影的音乐凸显了20世纪60年代早期无线电和广播成为大众媒体的时代。它再现和重建了香港殖民时期的城市声学,这些声学与旧的和新的并置,与中国和外国混合。
丰富多彩的色彩无疑是《花样年华》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因素。我想知道你是否注意到电影中的色彩设置,包括一些构图,当然,首先是角色造型。事实上,这是香港在五、六十年代的翻版。
另一个似乎不充分的复制元素是开头和结尾字幕的设计。就这部极其精致、近乎刻意的电影而言,它的开篇和结尾字幕出奇地单调和粗糙:正片红色底子和白歌字幕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天空和大地——除了色彩之外,这无疑是五六十年代香港电影中极其典型的字幕形式。
可以说,这种无足轻重的形式单位,从一开始就激发了对一部电影的记忆,唤起了某种怀旧之情。
恋物
从某种意义上说,《花样年华》带给全世界观众的巨大快乐和满足在于它成功地表达了对事物的热爱。所谓怀旧的真正含义也是通过对过去的文化再现的选择、再现和重建而演变成历史时间空它借用并召唤成某种“空洞能指”和物质爱情的对象。
《花样年华》成功地构建了一种对事物热爱的表达方式,而正是在60年代,香港这个对事物热爱的对象,利用了电影文本。
当我们说怀旧写作创造的爱的对象强调再现过去的社会现象的顺序,并打赌几乎欣喜若狂的凝视,或无休止的缠绵和爱抚的眼睛,以引用一个符号,一个能指与一个空洞,和一个爱的对象。
《花样年华》最独特的视觉结构是在这部几乎有两个角色的电影中(当然,电影中总共有11个著名的角色),男主角和女主角都没有视点镜头。就电影中的镜头结构而言,角色不“看”也不看。结果,由彩色和复杂的运动镜头曝光的照相机成为电影中唯一的观看者和视点镜头的发送者。
在《花样年华》中,作为观众的相机实际上是完全人格化的,或者换句话说,它在电影中变成了一个相当具体的隐形人。看不见的人承载着当代人的深情、沮丧、无尽的回旋和无限的依恋。正是这个由摄像机扮演的角色将电影中的所有角色和场景推向怀旧的视野,并将他/她/他们呈现为爱的对象。
在叙事层面上,这个人格化的摄影机,一个试图透过历史的尘埃回望的角色,不仅在情节层面上成为“谎言和秘密”的内幕者和揭露者,而且在所谓的人物心理层面上成为这个被压抑和自律的爱情故事的揭示者,成为一个人物内心的无声陈述。
此外,在电影中,和云不仅没有视点镜头,而且在视觉呈现上甚至从来没有共享过相同的空空间。一般来说,在电影的视觉语言中,分享图片空意味着分享心灵、情感或意义空。在《花样年华》中,不管他们的身体在屏幕上的距离有多近,他们都不会欣赏到同样清晰可辨的两个人的照片。
对话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形式:提问和回答,但是在图片中,人物总是真实而空洞的。因此,对话更像是独白。换句话说,他们从来不说他们渴望说的话。换句话说,他们得体而礼貌的话语的真正含义不能被对方理解或拒绝。
这种视觉结构的设置使得它们共享的瞬间表现为物体的“不在场”或“不在场”。正是这种微妙的视觉呈现,传达了浩瀚无垠中的孤独或无助感,以及比道德禁令更强的心灵枷锁。
命运
《王家卫电影解读十大关键词》(刘一署名)中有一段精彩的文字,在网上反复贴出:
“命运是公平的,无论你试图寻找什么,它都会给你一个接触的机会,但命运同时也是狡猾的,它会给你同时,让你擦肩而过。然后命运会看起来很无辜,说,‘我给了你一个机会,你却错过了。这种命运被称为王家卫。"
在这部电影中,特别是在《花样年华》中,这个名叫王家卫的“命运”也体现为一个镜头,连接和分离了人物和他们的命运。从第一幕开始,导演让和在狭窄的走廊里再次相遇,彼此错过。最后,他们也错过了。
毫无疑问,《花样年华》延续了王家卫电影一贯的主题:逃避和拒绝。在《时间的灰烬》中,欧阳峰说:“如果你想被拒绝,你必须首先拒绝别人。”同时,这位被称为“命运”的王家卫无疑擅长表现人物在面对“命运”时的无效反抗和挣扎。让他们尝试拒绝,但不能拒绝。当两人一步一步落入命运的陷阱,而不是王家卫,他们仍然坚持和挣扎。
在《花样年华》中,情节或情境一次又一次地将人物推向他们的“命运”,但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溜走。如果说他们的感情逐渐接近,最后很难放弃,那么在电影的视觉结构中,他们逐渐从图片中缺失的手臂发展到时间上的缺失。最大的错误无疑是许多电影讨论者喜欢谈论的一段话——未说出口的声音:“是我。如果还有一张票,你会和我一起去吗?”
这部电影的“大结局”是在1966年和柬埔寨选定的。那一年,柬埔寨终于摆脱了法国殖民者的统治,在民族解放运动中完成了独立。戴高乐的访问是这一历史事件中的关键一幕。随着柬埔寨殖民统治的结束,香港作为亚洲最后一个殖民地的重要性开始显现。
当我们讨论《花样年华》的故事背景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是一个小“部落”和中产阶级的故事。在这个层面上,张可颐复杂而细致的发型、旗袍和梁朝伟的风格可以证明他们的阶级地位。
这个阶层一直是和平繁荣时期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最终受到社会动荡、苦难和变化影响的阶层。然而,他们无疑是伟大时代的边缘人,在某些方面避开了时代的风暴。
2000年,在香港的王家卫结束了他与柬埔寨的故事,柬埔寨在1966年结束了殖民统治。与1997年底结束殖民统治的香港相比,他透露了某种至少是潜意识的政治言论。
然而,王家卫曾经说过“有些事情是永远不会变的,有些事情是会过期的”,这似乎不只是指爱情故事,而是指人类永恒的主题与20世纪历史变迁之间的所谓参照。
(照片来自未命名的书籍和互联网。它被删除了。)
- 《盗墓笔记重启之极海听雷》“朱一龙”跳芭蕾?现场的气氛更好看
- 各大卫视八月接档剧来了,看看你期待的剧定档了吗?
- 你见过这样的3D纪录片吗?这里有现代舞大师的“无界之舞”
- 二十不惑:四个女生四种结局,小果逆袭,罗艳梁爽成熟,她最委屈
- 第一集气死,第二集吓死,看完我的三观没了
- 2019年3部高智商的悬疑电影,你看过几部?
- 《我好喜欢你》言承旭多年后再演偶像剧,搭档沈月上演甜宠蜜恋
- 胡歌携新剧霸屏式归来,合作王家卫马伊琍,再也不用担心剧荒了
- 永远的林黛玉!商海女强人陈晓旭!一生充满传奇
- 东京电影节获奖影片《白云之下》主创深圳分享故事
- 二胎演员表
- 韩剧说出你的心愿演员表
- 寒山潜龙演员表
- 盛女的逆袭演员表
- 真爱遇到他演员表
- 情定妇产科演员表
- 女人不哭演员表
- 妹妹演员表
- 我的秘密饭店演员表
- 韩剧夏娃的爱情演员表
- 天不藏奸演员表
- 双独家庭的奢侈品演员表
- 我人生的春天演员表
- 剩余公主演员表
- 大汉贤后卫子夫演员表